首页 / 新闻中心

从水表误差曲线谈调校水表技巧

来源:临沂市水表研究所 时间:2018-08-08 点击数:0

国家水表检定规程于2008年5月开始实施以来,不同口径水表按Q3 (以m³/h为单位)和Q3/Q1的比值来确定各个流量点,在“常用流量”、“分界流量”、“最小流量”进行检测示值误差时,都有各自相应的流量和用水量,因此水表在检定示值误差时都有各自相应的理论耗时。如果在检定中某流量点检定不合格,水表就需要调整。由于水表调整后各流量点都会受到影响,因此调整后各流量点都需要重新检定,这样检表耗时将会成倍增加。以DN15旋翼式湿式水表为例,选量程比Q3/ Q1=160,常用流量2.5 m³/h,用水量0.1 m³,耗时2.4min;分界流量0.025m³/h,用水量0.01 m³,耗时24min;最小流量0.0156 m³/h,用水量0.01 m³,耗时38.4min,总耗时约65min。如果检定中其它两个流量点都合格而常用流量不合格,水表就要进行调整,调整后再重新检定各流量点,耗时又是65min,这样累积总耗时将近135min,如果一次调不准,耗时将更长。由此看出,按照常规调校水表,耗时多、效率低。 
      那么,是否有一种既不违反检定规程又能提高效率的调校表方法呢?
      从曲线图可以看出:在水表调整过程中,流量—误差曲线整体会随调整上移或下移,而且由于分界流量误差处于误差高区与低区的分界点,因此一般情况下,分界流量误差值要大于常用流量误差值,而最小流量误差值接近于分界流量值或更大。选量程比Q3/ Q1=160时,最小流量的流量点又接近于分界流量的流量点。根据以上特点,若常用流量误差值接近合格范围的上限( 2%),那么分界流量误差值就将超出其合格范围的上限( 2%),见曲线B;如果常用流量误差值处于(-1~ 1)%之间,分界流量合格的概率则要大的多,见曲线A;最小流量与此类同。作为熟练的检定员,根据前次检定结果将常用流量误差调整至(-1~ 1)%是完全可以达到的,这样就可以做到在调准常用流量误差的同时,基本保证其它流量点的误差在合格范围内,从而减少水表调整次数,提高调校表的效率。 ` 更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,熟练的检定员都有以下这样的经验:葫芦式量器,同样以DN15旋翼式湿式表为例,检测Q3时,用水量为100L,在水表指针转至50L时,从工作量器的标尺指示的水量就可大致判定误差大小,如果结合前面的方法,我们在检DN15旋翼式湿式水表Q3时,可以找出观测点即水表指针指示50L、误差在(-1~ 1)%范围内时的工作量器标尺相应指示的区间,以50L为例,标尺相应范围(49.6~51)L,在检Q3时,当水表指针指示50L时,如果标尺指示在(49.6~50.6)L之间,可以初步判定该表其它流量点的误差也在合格范围内,此时可以继续按检定规程逐步检定各个流量点。如果标尺不在(49.6~51)L之间,则立即关水停止检定,将表调整直至达到(49.6~51)L范围内,再进一步检定其它流量点,这样调整一次耗时也不过70min。可见,运用水表流量——误差曲线可以大大节省调校表时间,提高调校表的工作效率。另外,利用水表流量——误差曲线还可以分析和判断水表质量,比如当公称流量误差值已调至-2%时,分界流量误差值仍大于 2%,说明水表已无法调整,水表质量存在问题。
      综上所述,在检定水表工作中运用水表流量——误差曲线有以下三点作用:
      ①提高调校表的工作效率;②降低调校表成本;③帮助分析水表质量。
      在实际操作中,首先选Q3以量程比Q3/ Q1确定各流量点的观测点,然后找出工作量器标尺上的相应区间(观测点值,观测点值×1.02),并且对这一区间进行标定,最后在检表时运用流量—误差曲线性质判断水表示值误差是否合格。
      需要说明的是:
      ①上述方法仅限于旋翼式水表,且最适合于耗时较长的 (DN15和DN20)水表或Q3/ Q1量程比高的小口径水表的调校。而螺翼式水表的调校则要根据它的流量——误差曲线进行,而且由于螺翼式水表多为大口径水表,检定流量大,耗时极短,因此可以不必采用上述分析方法进行调校。 
      ②观测点数值越大越可靠,具体取值大小可自定。
      ③相对于观测点数值的工作量器区间必须经过标定。 判定误差大小,如果结合前面的方法,我们在检DN15旋翼式湿式水表Q

机构名称:临沂市水表研究所
所属行业:研究机构>计算机软件,计算机硬件

联系方式

联系人 : 徐总
手   机 : 13791580178
固   话 : 0539-8650816
传   真 : 0539-8650816
地   址 : 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
值班QQ 在线留言